在剛舉辦的北美車展中,有一款新車的造型讓人過目難忘,它就是雷克薩斯LC500,這款車幾乎完整地保留了概念版的設計。實際上,近幾年還有其他“量產概念車“的例子,例如寶馬i8、福特GT、保時捷918Spyder等,雖然量產版和概念版有細節(jié)上的差別,但大致來看基本無異。但是,其他概念車的命運就沒那么好了,它們不但沒延續(xù)到量產版,而且很多都只是曇花一現(xiàn),無法直接影響未來的產品。那么,概念車存在的意義是什么?
車企打造概念車的最主要目的就是:品牌形象。如果您細心觀察,這些概念車往往只出現(xiàn)在大型國際車展上,為什么呢?就是想上頭條啊,好讓各位媒體老師盡情拍攝并發(fā)到網上去。而車企們也借這些機會讓它們的產品曝光于公眾之下,從而達到提升和強化品牌公眾形象的效果。
比如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,吉利品牌幾乎包下了一個館,共有13款新車參展,其中主要是概念車,最驚艷的就是吉利GT、FC-1、GE、GC、HL、FC-3等,雖然這些概念車后來都如同石沉大海沒信兒了,但至少讓公眾對這個品牌刮目相看,吉利也借此改變了其低廉粗糙的品牌形象。
雪鐵龍GT也是強化品牌的好例子,該車并不會生產,它只存活于聚光燈下和虛擬游戲中,但其前衛(wèi)大膽的造型吸引了無數(shù)車迷的追捧。雖然現(xiàn)實中雪鐵龍一直主打買菜車,沒有高大上的跑車,但GT概念車的推出無疑更讓這個品牌增光。
此外,有些概念車還明確預示未來的設計方向。比如奇瑞的α7,除了樹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外,還告知公眾奇瑞未來的風格走向,后來量產的艾瑞澤7、艾瑞澤3都遵循了α7的設計語言。